• 当前位置:首页电影脑男

    脑男

    评分:
    6.0还行

    分类:电影日本2013

    简介:接二连三的爆炸案让生活在东京的人们陷入恐慌之中,行事莽撞的资深刑警茶屋(江口洋介详情

    排序

    分集剧情

    脑男自以为是的「善」比无可救药的「恶」更可怕分集剧情

    『脑男』改编自日本作家首藤瓜获第46回『江户川乱步赏』的同名著作。是继『告白』之后,又一部对人性彻底失望的日本电影。看完的感觉与当初看完『告白』的强烈震撼不太相同,随着剧情的抽丝剥茧,对结果已有心理准备,最后留下的是反复不断的思考。「脑男」一词,意味「毫无情感知觉、却拥有天才智能、异常体能」的制裁犯罪者。脑男(生田斗真饰)天生下来就对一切无感,身体没有痛感,内心也毫无情感,人类天生会做的事,像是饿了吃饭,渴了喝水,固定时间如厕,他都必须透过学习才能与一般人相同。但他有超高的智商与绝佳的模仿力,简单说来就是一个高智商的机器人,一个被设定好的「杀人机器」,像计算机一样,只要下达指令,就能精准执行。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脑男与其他人的鲜明对照,透过脑男这个超乎寻常的「异类」,清楚折射出代表公平与正义的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。而与脑男一样对一切无感的变态杀人狂少女,根本非脑男的同类。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恶意,无法消除】片中频繁出现爆炸镜头。一开始的公交车爆炸颇令人震撼,但爆炸次数多了,视觉与心理都逐渐习惯。残酷的割舌画面也是,最初确实被吓到,看了几次后不舒服的感觉也没那么强烈了。我遂发现「有感」与「无感」并非两种极端,有可能近在咫尺,区别只在于习惯与否。我们习惯了善良与美好,并不代表我们习惯不了残酷与恶意。这世上有千百万种人,多数的「善」不代表少数的「恶」不存在或可以消除,少数的「恶」还会因多数自以为是的「善」变成「大恶」。这是我从未想过的。以前总会探究大恶之人变坏的原因,像是童年阴影造成的心理创伤,导致其反社会人格,为报复社会危害他人。但片中天生无感的未成年杀人狂少女,冷血杀害双亲,没有原因,只是想杀,杀人成为一件让她终于有感觉的事。为何人会如此丧心病狂毫无人性?也许没有为什么,有些人的人格天生如此,那种与生俱来的恶意,并非给予温情或再教育就能改变。内心彻底无感的少女,字典里当然没有「人性」这样的词语。再对照身体与内心皆无感的脑男,同样没有人性,少女以为脑男是她的同类,一样以杀人为乐,但脑男只是杀人机器,没有任何感觉,当初被设定杀坏人,他便不放过任何眼中的坏人。少女是有意识的杀人,以造成别人的痛苦为乐,根深蒂固的恶意,令人发指。同样没有人性,相较之下,少女(人)还不如脑男(设定好的机器)。回到现实社会,总有些惊人的社会案件,足以印证为何作者会对人性彻底失望。近几年,不时出现子女杀害双亲的社会惨案。记得有一个失业在家的二十几岁男子,因不满父亲不断叨念要他去找工作,愤而将父亲打死。犯后,他毫无悔意,还在法庭上口出恶言,说再一次他仍会打死父亲,谁敢啰嗦他,他就让谁死。还有一个「割喉之狼」,杀了一个孩子后,大言不惭的告诉记者,死了一个孩子算什么,反正台湾现在很难判死刑,言语间尽是对生命的轻贱。每当我看到这样无可救药的恶人,就会想:死刑怎么能废?在这个社会仍无法保证善良民众安全的情况下,死刑又凭什么废除?恶意剥夺别人生存权的人,有什么值得生存的权利?片中除了让人思考死刑存废之外,也抛出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:未成年却恶意重大的犯罪者,是否该判处死刑?法律对未成年罪犯有一定程度的保护,但若有一种恶与生俱来,无法消除和感化,如同片中未成年少女及虐杀男童的少年犯。对他们而言,生命如粪土,杀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。法律保护这种恶人,让他们有机会重返社会,不就等于间接加害了更多无辜民众吗?恶意,与年纪无关,与内心有关。由此看来,没有人性却惩奸除恶的脑男,似乎比为顾及人性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法律更有人性。【自以为是的「理性」与「正义」,仍难逃私心】片中代表「理性」与「正义」的心理医师(松雪泰子饰)及警探(江口洋介饰),却是整部片中最令人讨厌的两个角色。心理医师负责对罪犯做精神鉴定,本着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崇高的社会使命感,做出所谓公平的裁定,有些狡猾的罪犯因此得以逃脱。她深信「心理治疗」能彻底改变罪犯,唤回其原有的人性,为此,她甚至不惜放下伤痛,以理性的态度辅导她内心深恶痛绝的罪犯。此举乍看十分令人敬佩,但电影最后她对脑男说了一句:「你毁了我的心血」,彻底反应出她真实的心态:她在意的是研究结果被破坏,而非她认为已改过自新的罪犯被剥夺生存权。「心理治疗」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解决人的困境,但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透过分析与治疗改善原本的状态。认为一定可以,也是一种自以为是。人一旦有了自以为是的心态,就会产生许多盲点而不自知。我想起以前在课堂上最无法接受的便是学生说「没感觉」,我认为没感觉是学生在为自己的偷懒与不愿思考找借口,所以只要一听到这三个字,一股无名火便油然而生。但看了『告白』与一些残酷的青少年案件后,我明白了学生说的没感觉真的就是没感觉。就像片中说自己毫无感觉的杀人魔少女一样。从此,我不再偏执地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学生。心理医师认定所有罪犯之所以犯罪肯定事出有因,因此可以透过治疗导正,这样的想法否定了先天的恶。自以为是的态度,成为许多罪犯得以逃脱的桥梁。而打着正义旗号对脑男说:『你没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』的警探,更是狠狠打了「正义」一巴掌。他不断阻止脑男处决罪犯(因为办案必须讲证据)却导致逍遥在外的罪犯危害更多人。本应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的警探,却间接害死更多无辜的受害者,这真是对社会正义最大的讽刺。后来,更为了救自己人,拿枪对准脑男,完全被罪犯完弄于股掌间,也让他之前义正言辞阻止脑男的那番话完全站不住脚。最后那几近疯狂的四枪,则是自以为是的正义彻底崩盘的象征。只要是人,都会有私心,人有私心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明明有私心,却以完美的借口伪装成无私。心理医师和警察,一向为人所信赖,但看完整部片后,会发现作者最批判的就是这两个人。就像许多社会案件,最后加害者未必得到制裁,未能伸张的正义,有时是客观因素,有时却是执法者自以为是的主观心态所造成。【美到不可思议的「脑男」,是作者对人性失望的隐喻】除了剧情发人深省之外,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饰演脑男的生田斗真。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他坐在阴暗牢房,双手抱膝,肌肤似雪,身穿白衬衫,面无表情,宛若一尊完美雕像,恰到好处的光与影,镜头拉远,成为一幅绝美画作。导演给了脑男许多特写,每个角度都美到不可思议,但他的美,又不是阴柔之美,而是少见的刚柔并济之美。明明是人类,却没有人类的情感与知觉,在人群中,却彷佛遗世独立,默默存在,却让人无法忽视。他没有人类的自私欲念,因此杀了无数坏人,仍干净的像一张白纸。完美的脑男,或许是作者对人性彻底失望的隐喻。彷佛在提醒我们:不要再自欺欺人的说社会没有那么糟,人没有那么坏,而是要承认糟糕已是社会常态,有些人的坏必然存在。我们无法成为拯救社会的脑男,但至少也不要成为自以为是的心理医师和警察。自以为是的「善」比无可救药的「恶」更可怕。想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,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。原文發表於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aiyung

   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   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123456@qq.com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    © 2019 80KAN.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

    电影

    剧集

    综艺

    动漫

    专题

    明星